母親今年77周歲,小學文化,是名老黨員。去年冬季,母親在廣西突發(fā)腦梗塞昏迷16天,醒來時雖然眼神迷茫,連自己兒女的名字都無法叫起,但她卻堅持要出院說再住下去也是浪費,只有我們這些子女了解,過慣苦日子的她是多么節(jié)儉。
母親和父親是典型的勤勞農民,父母有6個孩子,那時候的農村連溫飽都不能解決,可他們卻知道知識的重要,培養(yǎng)了4個大學生,2個高中生。年少的我們卻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常埋怨他們總是讓我們穿哥哥姐姐的舊衣服,卻忽視了母親在大家睡熟后還在辛苦的紡紗織布。
那時母親不僅是黨員而且是村干部,雖然我們家吃不飽,但母親總是帶頭上交公糧。如果碰上有不愿上交公糧的人家,母親總是會跟人家勸說:沒有國哪有家,沒有共產黨我們哪里有田種。做起工作來,我們都會懷凝母親不只是小學文化,我姐常說母親如果像我們一樣可以讀書,那寫作水平絕對會很好。
那時我們一家大小吃飯時,如有稍稱得上好吃的總是先給爺爺奶奶吃,然后是我們兄弟娣妹爭先恐后的搶著吃飽,母親總是用湯泡著一點剩下的鍋粑填肚子。年少的我們總以為母親喜歡吃鍋粑,卻忽視了母親總是捂著肚子滿頭大汗的情景。
那時我們家因為小孩多做工的少,家里很窮。可母親卻不忘隨時幫助別人,并且總是自豪的說我是共產黨員。院子里有幾個孤寡老人,她總會按時去給他們縫補衣服,逢年過節(jié)總會把家里好吃的給他們送去。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的冬天,風雪交加,一個全身濕透滿身污垢的七旬乞丐凍得渾身哆嗦蹲在我家門口,母親見了二話沒說就把她拉到家里,那個老人直說:“妹仔,我身上臟會弄臟你的家。”可母親卻執(zhí)意拉她進了屋,親自給老人洗了澡并且找來干凈衣服給老人換好,老人感動得直流淚。在拉家常中,母親了解到老人的兒、媳都因意外死亡,留下兩個嗷嗷待哺的孫子需要撫養(yǎng)。從此以后,老人每年來我們那兒乞討時吃住都在我家,為了便于老人攜帶,每次母親都會把老人討來的糧食換成糧票,并從家里拿些糧票貼補給老人家。
我經(jīng)常跟兒子說母親的點點滴滴,因為我希望母親的節(jié)儉、勤勞、孝順、善良、愛國精神會永遠傳承下去。如今我和兒子走在街上,兒子會經(jīng)常用自己的零化錢給乞討人。
現(xiàn)在的母親因為腦梗的原因糊涂了,有時會把我的名字叫成姐的名字。可每次下班回家后,看到母親慈祥而燦爛的笑容我們子女的心里就會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