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的五一,應好友娟的邀請,自己獨自一個人,背上了小書包坐上了從縣城開往懷化的班車,目的地是吉首大學。那時候邵懷高速還沒有通車,走的是320國道,國道如玉帶般屈曲盤旋在綿綿雪峰山。那是自己第一次與雪峰山那么近距離地接觸,一路風光迤儷,漸行漸遠。當雪峰山的神秘面紗悄然揭開,短暫的欣喜之后是一片頭暈目眩,肚子里一陣陣翻江倒海,暈車了,于是再無心欣賞美麗的沿途風光。好不容易到了懷化,在懷化火車站購票搭乘到吉首的過路火車。到吉首時已是黃昏,一出車站,娟和她的室友珊在那等候多時。看到自己久未謀面的好朋友,覺得自己這一路的顛簸倦意全無。
第二天一早,娟和珊以及另外兩名老鄉(xiāng)相約到了吉首車站,乘車前往永順。班車一路顛簸,在矮寨,那盤山公路讓我再次開了眼界,那一座座山好似一個個田螺,螺口朝下,螺角朝上,而從山頂?shù)缴侥_,那盤山公路就是田螺的紋路一樣密密麻麻卻又不重疊。印象中的永順縣城就好象是烏龜貝殼上被幾個調皮的田螺圍成的圍墻中間的那一塊平坦的腹地。那時候的芙蓉鎮(zhèn)好象就叫王村,因為成了電影《芙蓉鎮(zhèn)》的拍攝地而一舉成名,后來就干脆更名為芙蓉鎮(zhèn)。的確如小說和電影中所述,鎮(zhèn)上有一條悠長的青石板路一直延伸到王村的渡口碼頭,我們各自在鎮(zhèn)上的店鋪買了套民族服飾,我選的是藍色蠟染的裙子,穿上去,就象五四運動時的學生。從碼頭那乘船游覽王村,一路前行,兩岸青山相對出,卻不見孤帆一片日邊來。有的只是那猛洞河兩岸間或有些上了年頭的吊腳樓,或者擦肩而過的渡船,偶爾也會看到一簾小小的瀑布,全然沒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氣勢,卻有讓人足以回味九天的韻味。那時候的游人還不多,同我們一起搭船的大都是當?shù)氐泥l(xiāng)親,他們穿著民族服裝,非常真誠地用著蹩腳的普通話和我們搭腔,向我們介紹王村,介紹離王村不遠的老司城,介紹古老而又神奇的湘西。雖然語言交流不是非常順暢,但是卻讓我們幾個年輕人感受到了湘西人民的熱情、淳樸和善良。
離開王村之后,我們的第二站是鳳凰。一個我非常神往的地方,這一切,因為沈從文,因為他筆下的《邊城》。我也知道,沈從文是在鳳凰長大的,《邊城》所描述的卻不是鳳凰,可不知道為什么,一直想看看,是怎樣的山水孕育了那樣真性情的文豪。在老鄉(xiāng)的帶領下,我們在鳳凰先是去攀登南華山,之后是到沈從文墓地祭奠,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一塊碑,碑文是黃永玉先生題寫的“一個士兵,不是戰(zhàn)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xiāng)。”這無疑是沈從文一生的真實寫照。從沈從文的墓地再往山腳下走,便是一條長長的青石板路了。或許我們爬山走的太累了,或許是那一個個光滑的青石板吸引住了我們,想想,那可是沈從文小時候走過的路啊。于是,在娟的號召下,干脆把鞋子脫掉提鞋赤腳走路,初夏時節(jié)赤腳走在青石板街上還是有些涼意。不一會,又到沱江把腳洗干凈再穿上鞋子。道路兩旁的居民生活得安逸自在。我們在一個老大媽的攤子前停留,是被她的手藝吸引住了,只見她戴著老花鏡納著鞋墊,飛針走線,那一雙雙針腳勻稱的鞋墊,就象一個個精致的藝術品。自然我們都選了各自喜歡的花樣,我選的那雙繡著足球鞋墊陪著我走到至今。到了鳳凰,自然要去參觀沈從文故居和熊希齡故居,我們一路悠哉悠哉用腳步丈量鳳凰古城的跨度。沱江兩岸有吊腳樓,青石板街道悠長,鳳凰一中的朗朗書聲清脆洪亮,店鋪里的姜糖讓人垂涎三尺,那時候的沱江,是安靜的,古城也顯得十分地古樸和安寧,與世無爭。
今年十一和家人一起去鳳凰,到了之后,覺得去的還真不是時候。懷化到麻陽的車一路塵土飛揚一路顛簸眩暈。我和兒子嘔吐不已,幾近虛脫。進入鳳凰地界還沒進城車隊就排起了長龍,進退維谷。看來只得步行進城了,我們順著車流過了沱江大橋之后便往沱江大堤上走。結果把姐姐的公公給走丟了,只得到處尋找,還好老人尚未走遠。于是開了個臨時會議,老人和小孩大家分頭包干,千萬不能掉隊。
記得最近一次去鳳凰也是04年了,八年不見,鳳凰變了,沱江兩岸是密密麻麻的吊腳樓,沱江上也新增加了幾座風格各異的風雨橋,江上游船如織,不時有人齊聲高歌,好不熱鬧。江邊都設置了觀光堤,種上了垂柳,還不時有石凳可供休息。時不時地還有歪脖子樹探出頭來,攔住我們的去路。沱江的水還是那么地清,山也未曾變過多少,可是基礎設施卻比以前不知道要好了多少。沿江全部是仿古建筑,一樓是商鋪,二樓或許是住房。步行到萬民塔,老公的老同學就在那等了,非常熱情的鳳凰小伙子,因為是黃金周,住宿成了問題,他帶著我們穿過長長的巷子,在鳳凰民俗村的民居里找到了民房居住。因為我們一行有九人,所以只能分別住在同一單元的不同樓層。我們借宿的是一個老師家里的一間書房,書柜里沒有沈從文的作品,只有政治歷史類書籍。房價自然較平時要翻番的,我們對老公的老同學充滿感激,如果不是他,或許只能去幾十里外的麻陽住宿了。在他的介紹下,我了解到這幾年鳳凰的變化,所有新修的房子全部都是仿古設計,城鎮(zhèn)管理也很規(guī)范,沱江兩岸沒有一家工業(yè)企業(yè),兩岸居民都自覺不向沱江制造垃圾。鳳凰發(fā)展旅游業(yè)這樣的無煙產(chǎn)業(yè),也是下了一番決心的,中間有幾年旅游景點實施民營,前幾年政府又收回了景點經(jīng)營權。我想起了以前曾去過的南方長城和黃絲橋,當時好象就是民營的。
參觀完住宿的地方之后我們沿著沱江的堤壩繼續(xù)往前走,視野也更開闊了。一座接著一座的風雨橋讓我們大呼過癮,那些商鋪也吸引住了大家的目光,兒子在從住宿的地方走出來的那個巷子看中了一個彈簧機器人,嚷嚷著要買,我說,等會再看,或許會有更好的。小家伙有些生氣,使勁地拽著我的褲腿,嘴巴翹得老高。不一會兒,小家伙的情緒由陰轉晴了,因為越來越多的玩具和紀念品吸引住了他。在他的強烈抗議下,我們給他買了一把木制的紅纓槍以及一把玩具斧頭,他歡欣雀躍,好象自己瞬間成了超人,也不再拽著我了,一手拿一個玩具把玩著,不時擺弄著鎧甲勇士的招式,停停走走。
越往前走,游人越多,到了跳橋那里,更是接踵磨肩。老公買了幾包姜糖,讓大家嘗嘗,一不注意,包裝被風一吹落入水里,我迅速從水里撈起那個袋子拿在手上,怕驚擾了這美麗沱江的清澈。在風橋那,我又看到了一個小攤上面有鞋墊,仔細一看,是機器織的,不免有些失望,但還是買了幾雙留作紀念。
從風橋穿過沱江,到古城對岸,江邊是防洪觀光堤,堤壩上方好似城墻,我們從城墻內側穿行,一個商鋪挨著一個商鋪,在那,老人和小孩都成了商人,米酒、鞋子、玩具、餐飲、小吃應有盡有。我穿著高跟鞋,走不動了,買了雙布鞋穿著,腳瞬間得到了自由。人越來越多,沒隔多久我們就要點一下人數(shù),于是我和兒子商量,我借他的紅櫻槍高高舉起做向導,他拿著他的斧頭高高舉起做向導,我說那非常神氣的。小家伙二話沒說就把紅櫻槍遞給了我,并迅速舉起自己的玩具斧頭。從人海中穿梭不掉隊只能出此下策了,不然在陌生的地方人潮擁擠老人和小孩是難以兼顧的。
夜幕逐漸降臨了大地,沱江畔的吊腳樓的燈籠也逐漸亮了,風雨橋和萬民塔的燈也亮了。夜幕下的沱江微風輕拂,波光粼粼,燈光倒影在江水中,美不勝收。酒吧的歌聲和游人的喧鬧聲和成了古城的小夜曲。游人并沒有因為夜晚的來臨而逐漸稀少,反而游興更濃。我們走累了,想迅速找到住宿的地方,于是通過虹橋返回古城區(qū),沿著那條小巷又回到住宿處附近就餐。餐館生意好的出奇,我向就餐的人詢問他們是否是旅行社組織的游客。得到的回答是:自助游。那天的晚餐簡單卻很溫馨。
第二天早上六點半,我們就集合準備回家。姐姐告訴我們說房東很熱情,為她指引了一條不必很顛簸的道路,得從貴州銅仁走新晃然后上滬昆高速。在車行貴州松桃縣,我們停車從一個中年婦女那買了一袋野蘑菇。15元一籃。買了之后才發(fā)現(xiàn)那籃子的底很高,里面的容積實在有限。之后一路往前走,在貴州大興縣,看到一個小姑娘背著背簍在賣蘑菇。一筐小蘑菇,一筐大蘑菇,背簍里是一竿秤。我們前去問價,小姑娘用不甚流利的普通話說:“二十元一斤。”后來談好價格17元一斤。要小姑娘稱一下,她搖頭說自己不會,要我們自己稱。于是姐夫從車里取出自己的電子秤稱了下之后付款。我問小姑娘:“你讀幾年級了?”她臉一紅說了一句當?shù)胤窖裕上覜]聽懂。
貴州大興的工業(yè)園區(qū)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不僅僅是那寬闊的場地,而是居然引進了世界知名企業(yè)鴻基偉業(yè),尤其是工業(yè)園區(qū)那“構筑精神高地,決戰(zhàn)扶貧攻堅,沖出經(jīng)濟洼地。”的大型宣傳標語顯得格外醒目。車行到銅仁市區(qū),或許是因為下雨的原因,街道上的行人不多。但我發(fā)現(xiàn),城市的管理還算井然,尤其是所有店鋪的招牌顯得十分協(xié)調。后來又經(jīng)過新晃和芷江,感覺和自己家的距離更加近了。
鳳凰漸行漸遠,自己只是一個匆匆過客。不由得想到,若干年前,沈從文先生洞察出湘西邊界那些可貴的文化價值正在變形和消亡,而且洞見出極具文化和審美價值的湘西也必須加以改造和重建。黃永玉先生這位“無愁河的浪蕩漢子”也一直在為自己家鄉(xiāng)的傳統(tǒng)文化鼓與呼。現(xiàn)代文明的潛移默化,鳳凰這座古老的“邊城”已不再邊緣化,反而讓“邊城”之外的人們趨之若騖。誠然,自己也有著患得患失的矛盾心理:既希望我們的“邊城”能夠保持古樸的民風,也希望居住在“邊城”中的人們能夠過上更加幸福富足的生活。從那個賣蘑菇的小姑娘身上,我看到的是“翠翠”的影子,感受到的是人性的真善美;從大興工業(yè)園的驚鴻一瞥,我看到的是“西部大開發(fā)”及扶貧攻堅戰(zhàn)略實施的初步成效,也感受到了自己今后工作中努力的方向。而今,鳳凰大打民族文化牌而一躍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旅游勝地。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化促進經(jīng)濟社會的和諧發(fā)展,無疑,鳳凰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但個人感覺,對于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民族品德的再現(xiàn)和重造,鳳凰還可以走得更遠。(高沙鎮(zhèn)米賽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