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肖益民的文學世界,源于他所獲的那些十余項散文大獎都有濃郁的故鄉(xiāng)情結(jié):其中《故鄉(xiāng)的金菊桃》獲中國當代散文獎,入選《中國散文家代表作集》;《街上沒有理發(fā)店》獲中國散文學會散文作家征文二等獎,收入2010《全國散文精品集》一書;《車廂里飄蕩著動人的歌聲》一文獲中國散文作家征文三等獎,收入2011《全國散文精品集》;《深沉的父愛》獲《光明日報》征文優(yōu)秀作品獎;《老屋》獲“新世紀杯”散文征文三等獎……肖益民出生于洞口縣某山村,現(xiàn)是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著有散文集《愛心之約》、《人生百態(tài)》詩歌集《月亮花》等多部作品。
在這物欲橫流的年代,文學的光環(huán)早已褪色,人們對文學的熱愛和追求已經(jīng)降到了冰點,但仍有一些人孤獨地守望,躬耕在方寸之地。從洞口縣入伍到南海艦隊服役,尓后轉(zhuǎn)業(yè)到湛江市財政局工作的肖益民不管歲月如何流逝,不管世事如何變遷,始終魂牽夢繞著故鄉(xiāng),眷戀著雪峰山麓的山山水水,字里行間洋溢著故土情愫,長年躬耕在霓虹燈閃爍的濱海城市,秉承邵陽人的淳樸,仍堅守著他的故士情懷和文學夢想。
細微之處見鄉(xiāng)情
肖益民說,一個作家能否寫出打動人心的作品,看他是否有一個苦難的童年,是否具備豐富的想象力,是否有深厚的情感和刻骨銘心的愛。肖益民的散文許多反映了邵陽人的生活歷程,弘揚了人性的真善美,鞭韃了社會的假丑惡,歌頌了祖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取得的豐碩成果。
肖益民回憶起他第一次創(chuàng)作的情景,那是90年代初,正是個情竇初開的年紀,他從軍校回洞口老家度假,發(fā)現(xiàn)了一個讓他熱血沸騰的女孩,純樸靚麗,他激動不已,其實當時根本就不知那個女孩會不會做他的女朋友,便開始了單相思,在與朋友去一個風景點洞口縣半江水庫玩時,構(gòu)思了一篇散文《抹不去的記憶》,當他把這篇散文寄給《長沙晚報》,編輯沒多久就回信說,寫一篇幅好散文,必須有一個好的心境,你這篇散文肯定是在一個非常愉快的心境中完成的。
肖益民感情細膩,容易被外界一些細小的東西所感動,許多人看來普普通通的東西,在他的筆下也會變得鮮活和富有神韻,讀后讓你余香滿口、回味無窮。有一天,肖益民的一個邵陽老鄉(xiāng)來他們家聊天,說她本來是可以安排一個好工作的,被她當工程師的父親讓給了別人。還說老家縣城游船上開了個水上卡拉OK廳,一個月內(nèi)43家單位去向游船收費,以致游船不堪重負停業(yè)。肖益民根據(jù)這兩個線索,分別寫出了散文《瀟灑來客》和《渡船》。《瀟灑來客》在北海日報副刊發(fā)表后,還被評為副刊征文三等獎。《渡船》在《廣州日報》珠江副刊發(fā)表后被評為湛江市改革開放二十周年征文三等獎。
作品得到名師指點
十多年前,肖益民還在部隊工作,當他從偏僻的海島回故鄉(xiāng)洞口休假,他把創(chuàng)作的一些散文,送給著名文學評論
肖益民把一些散文寄給了當時《湖南文化報》姜貽斌,
2007年8月,肖益民到清華大學進修,他把《愛心之約》和《月亮花》送給李燕杰大師。晚上,李大師打電話給他,說道:“你的散文寫得很有哲理、很有文采、很有故土情感,我很喜歡”。
作品受到百姓青睞
肖益民的散文不僅得到了許多名家的欣賞,同時也得到了許多普通民眾的青睞。家鄉(xiāng)某大學中文系的幾位女學生給肖益民來信說,看了你的散文集《愛心之約》后,感覺真的很好,多角度折射出故鄉(xiāng)情,都寫得很生動感人,人生在你的筆下是那樣的豐富多彩,生活的酸甜苦辣都呈現(xiàn)出故鄉(xiāng)詩一般的意境。我們都是文學愛好者,看過無數(shù)的文學作品,從來沒有哪一本書能在我們心靈上產(chǎn)生如此強烈的感情共鳴。湖南衡陽的讀者李蘭英給肖益民來信說,我是在劉曉芳處看到你散文集,原本只是隨意翻翻,但第一篇《瀟灑來客》就看得我淚流滿面、放聲痛哭,沒幾天我就把這本散文集看完了,這本書好像是我?guī)资耆松臐饪s。肖益民說:“他收到家鄉(xiāng)讀者的信有幾百封之多,正是這些家鄉(xiāng)讀者的認同、支持和鼓勵,才使我永不放棄,一步步走到今天。” ( 周后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