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學了歷史,就知道北京城外長城上有個“八達嶺”,讀了毛主席《清平樂》的詞句“不到長城非好漢”,就想當好漢,去長城登八達嶺,一睹豐采,豈不快哉!可就是無緣如愿!1987年,我率領洞口九中在中考、高考的有功人員旅游北京,當然有上八達嶺的計劃,但老小太多,自己也是個病號,不說老伴反對我上八達嶺,就是自己也無堅定的信心,勉強為之,難保安全,經(jīng)商定,只好違心地舍此良機,早日踏上歸途。交臂失之,不無遺憾。去八達嶺,只好寄希望于來日。從此,上八達嶺,就成了我常常幸福的美夢。
95年退休前,通知我參加省成人教育會議,會畢,旅游全國景點,八達嶺當然是首選;但成校生源少,經(jīng)濟拮據(jù),我舍不得花學校六千元,又一次坐失良機。
也許是天道酬“誠”吧,機會終于來了,而且是來在我退休的第十個年頭。在懷化工作的成兒于05年暑假來電,“還愿再去首都北京嗎?”握著聽筒的我,高興得跳起舞來:好哇,我要去登“八達嶺”!
我滿懷虔誠來到長城的第一平臺,仰望八達嶺拔地而起,巍然矗立。雖不太高,但坡度陡,彎彎曲曲,如長龍飛奔。我仰望著先我們而行,已登上幾個陡坡,因衣著不同顏色的那攀登涌動的隊伍,真像半空中飄動的一掛彩色瀑布,也像仙女下凡起舞飄動的裙裾。這,不是給我們樹立起長城可登上去的旗幟么?我,迫不及待地想加入到這,個個胸懷目標、歡天喜地的洪流中去。但是,年過七旬的我,一旦“腦血管供血不足”與“冠心病”發(fā)作,怎么辦呢?“人生自信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這是戰(zhàn)略上的自信;但不可盲目,必須從自己“多病”的實際出發(fā),戰(zhàn)術上須有應對意外的安全措施,要打有準備之仗,要打勝利有把握之仗。一番緊張的推敲,我擬定了“陡坡各個擊破”的辦法——“登一程,歇一陣;歇一陣,再上陣”。護欄邊那“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牌示也在給我打氣、給我鼓勵:“前進,進!”這時,身邊的親人也在勉勵我:“就當一次實驗吧,試試看!反正有我們當你的前衛(wèi)后衛(wèi)。”于是,我扶欄而上。每到一處平臺,就略事休息。稍息,又繼續(xù)登程。看來,好多人都是如此,尤其是老者都是“登一程歇一陣……”真可謂 “英雄所見略同”。我想,昔日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驕、明清帝王,在“筑長城、御外敵”的戰(zhàn)略上,恐怕也是“英雄所見略同”吧,只是戰(zhàn)術上的修法各有千秋吧!所以,各朝各代的統(tǒng)治者,都是不惜血本,毅然修筑萬里長城。
中途陡坡,膽顫心驚,我就心向倚墻休息的同行求援:“朋友,我攀一下你的肩膀,行嗎?”“行,你放心地攀吧!”那鼓勵的眼光,增添了我繼續(xù)前行的勇氣和力量。于是,我攀護欄如拔河,上臺階如登梯。雖艱苦,倒怡心。我想,天地人和萬事興,登長城需要互相關心,搞建設更要彼此協(xié)調(diào),只要團結一致,擰成一股繩,天底下就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
就這樣:辛苦了就駐足小憩,蓄足了氣,又一步一登,繼續(xù)前行。孫女蔚子常給我提個醒:“爺爺,要一路平安!”尾隨我的老伴也為我打氣:“吃得消,就堅持到底!”我怎能辜負親人們的一片熱誠!鼓勵加毅力,雖然我大汗淋漓,還是奮然前行。有時,到了平臺,我還探窗俯瞰,:窗外一片美景,風光無限,江山如畫,真是無限風光在險峰!難怪爬過長城的人常對我說,爬長城有“險”,一不小心,則人仰馬翻,或者一個倒栽蔥,命運不堪設想。確實是“險”中有苦;但是苦中有甜,苦盡甜來:每上一臺階,則別有滋味在心頭,這不就是一種幸福么?我想,幸福來自艱苦奮斗,建設四化、奔小康,也如登長城、上八達嶺,帶著希望,懷著理想,一步一步地登,一個平臺一個平臺地上,吃了苦流了汗,換來的是與目標縮短了距離,那目標一臉燦爛地在向我們頻頻招手,好像在說:不可功虧一簣,成敗往往是一念之差,堅持下去就是勝利!
盡管已接近峰頂,但行百里者半九十。往往是越近勝利越艱險。可不是,臨頂峰的長坡最陡呢!更需要勇氣,需要毅力,需要堅持!這時,我,屏聲靜氣,一個勁地攀登攀登。烈日高照,汗流浹背。我,手搭涼臺遮太陽,揮汗如雨也無悔,青云直上八達嶺,末位臺階腳下踩。難忘20005年8月2日,我,夙愿以償,那“888米的牌示”告訴我:“你已登上最高峰!”那迎風招展的五星紅旗像迎來了親人,在歡歌起舞;那耀眼的“888”似一掛燃放的鞭炮為我慶賀;背面“好漢坡”的石碑上,有毛主席龍飛鳳舞、奔放不羈的手跡“不到長城非好漢”,更是鼓舞人心。如今,站在碑前70歲的我,不也是一條好漢么!喜得成兒快門一按、鎂光一閃,定格了我一顆堅強的心!
其時,天風浩蕩,引吭高歌。我,學著古代將軍,昂首挺立于八達嶺。望長城內(nèi)外,層巒疊嶂,千山萬壑,如海浪洶涌,好像都在我的統(tǒng)領之下,此時,我眼前似乎交織著雙方交戰(zhàn)的刀光劍影,耳邊鳴響戰(zhàn)鼓和拼殺的激烈,真是“烽火連三月”,大長城、八達嶺、烽火臺,在古代,不就是為了防止外患的設施么?
遠處群峰競秀,山石嶙峋,在陽光下格外燦爛。長城向遠處延伸,望不到頭尾。面對這千百年被視為防御外敵的銅墻鐵壁,現(xiàn)在,作為我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傳承的載體,作為中國人不屈不撓、不可征服的堅強意志的象征,內(nèi)心深處,油然而生我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
下長城更有新韻。有人說,“下”比“上”更難,身體的重心千萬不可前傾。為安全計,我還是動了動腦筋,側著身子面墻壁,左手往前右手往后,雙手扶欄慢慢下,謹慎小心則無患。我,下一個臺階,揮一把汗,歇一口氣,貨真價實的步履惟艱。老伴見狀,說:“莫蠻撐,坐滑道車吧!”我堅毅地說:“要學鄧小平,能上能下。有些同志,上,哈哈笑,下,哇哇叫。卻不知,上了就要下,上樓總得下樓;上了八達嶺,總不能老是呆在八達嶺上;況且,我怎能只顧個人不顧一家大小;為公天下,才是立足大地頭頂藍天的中國人;登上八達嶺,正如‘人’字,只寫了‘一撇’;下了八達嶺,才完成‘人’字的‘一捺’,‘我’,才成其一個大寫的‘人’。”說得大家都笑了。在特陡危險處,我想起了好心人的忠告(每年都有在八達嶺上出事的),一步一頓,就格外小心,酷似“量長城”。想不到感動了老外,對我翹起了大拇指,用不太流利的中國話說:“白發(fā)蒼蒼不怕難,能上能下朝前看,中國人,不簡單!”我想,歷史上曾有“華人與狗不準入內(nèi)”的恥辱,如今“站起來的中國人”誰敢輕賤?我擔心老外聽不懂,就一字一頓地說“好——朋——友,謝謝——你!”我不卑不亢的從容與之握手,逗得老外又“嘉”我一個美稱:“好一個樂觀的中國老人!”等在平臺上的女兒問我:“看不清剛才你跟誰握手?”我訴說了剛才的一幕,女兒也自豪:“為老爸的韌勁而驕傲!”
快樂中我始終沒忘記征程中的艱險。那四個大磚垂直砌成一尺多高的每一級臺階,難上也難下,倘不留神,一個趔趄,就會打滾木似地“革命到底”。在一個平臺上,我發(fā)現(xiàn)窗外垂直幾丈高,確實膽寒,但不知千百年前勞動人民是如何修成這險要的長城。“孟姜女哭長城”,哭出了勞動人民修長城的艱辛,不知流下了多少血汗,乃至性命,才成就了這一震天地、泣鬼神的壯舉;以致今天的外國人,在衛(wèi)星圖上發(fā)現(xiàn)亞洲地域那一條“長彩帶”就贊曰:“這是中國的萬里長城!”那么,歷代統(tǒng)治者,為何不惜血本,毅然修筑這萬里長城?是非功過,自有公論?但我想,就當時而言,它究竟起到了攔住侵略者的作用。而始料未及的是,后來也攔住了自己走出家門的路。宋代以來,中國的思想、科學和民主,一直處于收斂狀態(tài),最終導致閉關鎖國、落后挨打。究其所以,就是因為當時的統(tǒng)治者,在思想上、社會制度上,構筑起一條條長城,封閉了整個民族前行的腳步。后來,長城也沒能擋住侵略者的鐵蹄。戚繼光一代筑起的八達嶺長城,不過百年,滿人就入了關;八國聯(lián)軍的后代們,尤其是小日本就根本不把長城放在眼里,曾踐踏了我半個中國……就在今天,2005年6月,一小撮行為不軌的洋人在八達嶺長城,通夜配對,拉了一地屎尿,其惡意顯而易見。不過,他們的無恥行徑,只不過是狂犬吠日的狂妄,無損于我泱泱中國繁榮昌盛的一根毫毛。但是,在我國人民抗戰(zhàn)勝利60周年的今天,在我黨即將成立85周年、長征即將勝利70周年的今天,世界并不太平,時有幾個蒼蠅“嗡嗡”叫。豈能忘記歷史,高枕無憂?神州十三億,最最要緊的是,要在思想上筑一道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加強防范,警鐘長鳴,有來犯者,則敢打必勝”。
下到第一個平臺上,我問同行的兒孫們:“今日,讀了長城八達嶺這部書,有何感想?”孩子們各抒己見:“為勞其筋骨,鍛煉我們的意志,感謝爺爺?shù)牧伎嘤眯摹保弧?SPAN lang=EN-US>888米是目標的象征,為人嘛,就是要有個奮斗目標”……我說,八達嶺,內(nèi)涵深,是一種哲理,一種高度,一種境界,一種目標,如何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古人說得好:“為者常成,行者常至”;葉劍英元帥說:“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我想,只要不怕苦,努力前行,堅持到底,就可以達到你理想中的境界,登上你心目中的“八達嶺”!
湖南洞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