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譚雪,是洞口縣黃橋鎮(zhèn)石龍村一組村民。2020年7月14日上午,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和婆婆以及鄰居正坐在堂屋摘花生,家里走進了三位男子,其中走在最前面的戴著草帽、挽起褲管的眼鏡男特別和氣。我連忙起身,洗了洗手,去給他們搬凳子倒茶。
“這些雞長得真好,是你家養(yǎng)的嗎?”當眼鏡男問到我家的雞時,我猜想,他們應該是下鄉(xiāng)來了解群眾工作的干部吧。
“對啊,是我家的。我家還養(yǎng)了15只大鴨子,現(xiàn)在出去覓食了。”
眼鏡男推了推眼鏡說,“你家的雞鴨都是喂糧食嗎?糧食是買的還是自己種的?”
“自己種的。我家種了八畝多水稻,還承包了周邊幾畝旱地,全部種了玉米、花生、紅薯、豆子等,家里糧食多得很,每年還要賣一些。”說起這些,我有些自豪了。
“種了這么多地啊!那很辛苦哦,本金也需要不少吧?你家種地的本金從哪里來?”
“本金不是問題!”一聽到錢的事,我立馬打開了話匣子,拉起了家常,“我們村以前是省級貧困村,這幾年黨的政策好,扶貧隊入駐我們村后,短短幾年的功夫,村里就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家家接通了自來水;村里修起了漂亮的村小學和村衛(wèi)生室;全村的貧困戶都加入了邵陽天然生態(tài)農(nóng)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養(yǎng)豬入股分紅;村里成立了鴻鑫油茶種植專業(yè)合作社,貧困戶都入股了油茶種植。我愛人在農(nóng)閑時還會去鎮(zhèn)里或者周邊村做泥瓦匠,每年可以賺兩三萬元錢。我家每年還會賣一些糧食,再加上自己家養(yǎng)的家禽、家畜也能賣一些錢,所以本金是不用愁的。雖然很辛苦,但我們通過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一點都不覺得苦!”
“哼哼,哼哼,哼哼……”談話間,我家那群出生不到二十天的小豬崽鬧哄哄地溜出來曬太陽了。
“哈哈,這么多小豬崽,它們挺活潑啊!”
看眼鏡男盯著我家的豬崽開懷大笑,我接過話茬說:“有兩窩16頭呢。”
“還喂了兩頭母豬啊?真厲害!現(xiàn)在的豬可值錢了。”
“可不是嘛,這些豬崽可是我家的‘財神爺’呢!”
聽到我家喂了兩頭母豬后,眼鏡男笑得更開心了。我補充道,“我家還養(yǎng)了四只羊呢。”
“稻谷收完了,花生也都收回來了,那你應該可以稍微休息一下了,不用那么累了吧?” 眼鏡男關切地問道。
“收完稻谷,過段時間就要犁田,為種油菜做準備了。我每年都要把離家近的四畝水田、一畝旱地種滿油菜。每年榨完油以后,除了自己吃一些、送給親朋好友一些,剩下的全部賣了。種完油菜就要開始種蘿卜、種白菜、挖紅薯了,不過不會像秋收時那么忙了。”看到眼鏡男這么隨和,我又滔滔不絕地拉起了家常。
“忙點也挺好的,就像你說的‘勤勞致富’,你們給孩子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你們是非常優(yōu)秀的父母!”他邊說邊點頭。
2014年,我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村里駐進了幫扶工作隊,我家有了結對幫扶人。從那時起,我就知道,我家的“春天”就要來臨了。
在扶貧政策的引領下,在黨和政府的關愛下,在洞口縣教育局扶貧隊的幫助下,在自己的勤勞奮斗下,養(yǎng)豬養(yǎng)羊、養(yǎng)雞養(yǎng)鴨、承包魚塘、種水稻、耕旱地……現(xiàn)在,我家已經(jīng)脫貧,豬圈有豬,銀行有存款,苦日子終于熬到頭了,生活也更有奔頭了。
直到今天,我才知道那天來我家和我拉家常的眼鏡男是我們洞口縣的縣長周樂彬。我慶幸自己生在了好時代,遇到了好政策、好領導。這次和縣長拉家常,讓我終身難忘。
(口述:洞口縣黃橋鎮(zhèn)石龍村 譚雪)
(整理:黃亦龍 劉青霞 肖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