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關里,高效的執(zhí)行力意味著能更好地貫徹落實組織的決策、及時有效地解決問題和按時按質按量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提高執(zhí)行力是每名機關工作人員的“必修課”,應該從以下五點“發(fā)力”。
準確領會意圖
受領任務、領會意圖是開展工作的第一步,是完成好工作的根本前提。任務受領一般有單獨部署個別受領和會議部署、紙質或電子收文集中受領兩種。如果時間允許,最好進行充分的溝通,就“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以及落實的疑難點、瓶頸問題、阻滯問題、克服辦法等,共同進行分析研究,確保對工作任務、標準和時限心中有底、胸有成竹;如果時間不允許,那就先受領任務,等自己理解領會后再就相關問題選擇時機請示。
高標準推進工作
工作的高標準應當是“三無”“三有三精”和“四滿意”,所謂“三無”即無常識性錯誤、無低級失誤、無缺項漏項;“三有三精”即工作推進有序有力有效、工作落實精細精準精確;“四滿意”即上級、群眾、工作對象、自身滿意。要達到工作的高標準,需要我們時刻對工作有敬畏之情、對崗位有尊崇之意、對組織有感恩之心,把工作做得認真認真再認真、細致細致再細致、扎實扎實再扎實,不斷地、無限地接近和實現高標準。
勤于請示匯報
在工作落實過程中,工作對象和我們自身的認識都在不斷發(fā)展變化,上級的思想、意圖、要求也在發(fā)生著變化,要防止這三者的割裂與分歧,就必須通過積極主動的請示溝通進行銜接和彌合。在上級思想意圖變化時,在具備了更好的落實條件和落實辦法時,在事物發(fā)展變化的各個臨界點、關節(jié)點,必須進行充分有效溝通,克服“情況不明決心大”“雨過地皮濕”現象,防止要求與落實“兩張皮”。
精細落實過程
對待工作必須要精雕細刻、精益求精。要抓住工作展開前和收尾前兩個關鍵,在展開前,制定詳盡可操作的任務書,明確規(guī)定具體的時間表、路線圖、責任人;收尾前,文字性工作最好能校對三遍以上。溝通協調類工作最好再敲定一次,活動組織類工作要圍繞人員、場地、議程、食宿等關鍵環(huán)節(jié)再核對一次。同時,在工作過程中要不厭其煩地進行核實、校對、糾偏,盡量使工作滴水不漏、萬無一失,確保善始善終、善作善成。
快速完成任務
時效是工作完成好壞與否的一項基本標準,這里的“快”絕非單純盲目地追求速度。一方面,工作要有時效性,必須在規(guī)定的時限內完成。另一方面,要打好“提前量”,給自己留出修改完善的時間;另外,還要保證上級給予指導糾正的回旋余地。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工作推進有條不紊、按部就班。
(白世康 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