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早在湖南邵陽農村上小學時,老師組織我們去家鄉(xiāng)小鎮(zhèn)上看電影《知音》,作為一名小學生,要理解美女愛英雄及千古知音之間的縷縷情愫,那個年齡似乎還早了點。可啟
也許是緣于與蔡鍔將軍是同鄉(xiāng),又因為邵陽自古民風崇文尚武,大多數(shù)男孩向往戎馬軍旅生涯的原由吧,蔡鍔將軍便成了我少年的偶像。
年歲漸長,我聽到了許多老人給我繪聲繪色地進述許多關于蔡鍔將軍的民間傳說,我都一一記在筆記本上。蔡鍔將軍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知名軍事家、革命家和政治家。他一生戎馬倥傯,懷著“流血救國”的宏偉抱負,蔡鍔將軍短暫的一生為國為民立下功勛無數(shù),建樹非凡。但其中最為壯偉的功業(yè),無疑是以下兩端:一是響應辛亥武昌首義,領導了昆明重九起義,光復云南;二是為國民爭人格,不屑一切拉攏利誘,巧妙擺脫袁世凱的重重羈絆,離京赴滇,關山萬里,毅然發(fā)動并領導護國運動。蔡鍔將軍抱重病之軀,親冒矢石,堅持上第一線指揮作戰(zhàn),僅以區(qū)區(qū)三千之卒敵袁世凱十萬之眾,粉碎了袁世凱洪憲皇帝夢,保衛(wèi)了民國,再造了共和。使民主共和觀念從此深入人心,被譽為“護國英雄”。
懷著對軍旅生活的向往,1991年12月,我從邵陽農村應征入伍來到成都軍區(qū)當兵。在訓練之余,我的足跡踏遍了祖國大西南的許多地方。而大西南又是蔡鍔將軍曾經生活、戰(zhàn)斗過的地方,因而讓我進一步加深對蔡鍔將軍的認識和了解。五年的軍旅生涯,我曾搜集了許多關于蔡鍔將軍的歷史資料。通過對史料的梳理,我發(fā)現(xiàn)一些歷史小說斷章取義,有的甚至捕風捉影羅列歷史材料。
蔡鍔將軍 “為四萬萬同胞爭人格”,他摯愛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他濃烈的桑梓之情,流溢于三湘四水。而邵陽作為蔡鍔將軍的故鄉(xiāng),盡管這座人文古城有較深的文化底蘊,但對蔡鍔將軍在中國近代史產生重要影響的一些歷史題材挖掘得不夠深入,對蔡鍔將軍生前的一些文物、古跡保護乏力。我在感嘆之余,頓生幾分沉甸甸的責任。
1996年我從部隊轉業(yè)回地方時,本想好好寫寫蔡鍔將軍,但因為生計奔波,又一次忍痛割愛。踏上南下廣東創(chuàng)業(yè)之旅,盡管南國尋夢的日子生活漂泊不定,但我一直銘記著蔡鍔將軍是我的家鄉(xiāng)人。
2003年春天,我重返闊別七年之久的故土,發(fā)現(xiàn)家鄉(xiāng)的面貌已有很大的變化。但洞口縣山門鎮(zhèn)蔡鍔公館等古跡因投入不足,仍一片蒼涼。我在撫摸危樓感嘆之余,頓生一種沉重的負疚感。我作為蔡鍔將軍的鄉(xiāng)人,一名以爬格子為己任的人,理應為家鄉(xiāng)盡點錦薄之力。以慰蔡鍔將軍在天之靈,讓“松坡文化”發(fā)揚光大,使將軍故里重煥生機……我又握起了手中久違的筆。于是,我再次下決心好好寫寫蔡鍔將軍。
我揣著文學夢想和思鄉(xiāng)情懷,集中精力,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廣泛地搜集材料,殫精構思。六年來,我在祖國大江南北奔波,四處走訪。我在北京、天津、成都、貴陽、昆明、長沙、南寧、瀘州、邵陽等地的圖書館里,我坐熱了冰冷的板凳,手指抄出了厚厚的繭子,并走訪了眾多辛亥元老的后人,爾后又夜以繼日地進行創(chuàng)作。
我于2006年12月17日又一次來到湖南省洞口縣山門鎮(zhèn)蔡鍔公館采訪,通過山門、水東等地走巷穿村,搜集了大量鮮為人知的史料。特別是對蔡鍔將軍出生地之謎進行了廣泛查證,通過浩如煙海的史料及查找有關物證,證實了蔡鍔將軍的出生地是湖南省武岡州(今洞口縣)山門鎮(zhèn)水東鄉(xiāng)楊灣村大壩上(這一重要歷史發(fā)現(xiàn),填補了國內同類傳記作品的空白)。
在創(chuàng)作期間,我通過互聯(lián)網找到蔡鍔將軍在云南主政期間,曾在貴州省威寧縣(原屬云南管轄)草海一帶訓練新軍。2007年2月5日,盡管臨近春節(jié),為了盡快完成此書稿的創(chuàng)作,我從深圳寶安國際機場乘坐開往貴陽的航班,在貴陽作了短暫停留,爾后坐上貴陽至威寧的長途汽車前往云南邊陲采訪,在威寧蔡登峰、蔡定常及林四才等人的熱情帶領下,我來到昭通、威寧當年蔡鍔將軍訓練新軍的地方實地考察。我在昭通和威寧停留了兩天,于2007年2月10日沿著當年蔡鍔將軍護國討袁出征路線過畢節(jié)、敘永,爾后來到瀘州,沿途通過深入鄉(xiāng)村田野,了解到許多關于蔡鍔將軍當年出征的軼事。
我又在戰(zhàn)友黃小斌、李潔等人陪同下,去成都、昆明等地采訪調研。在昆明,進一步了解到蔡鍔將軍在云南任職時精心編輯的《曾胡治兵語錄》,后來,此書被列為黃埔軍校的主要教材。就連共和國元帥朱德馳騁疆場,也常將此書帶在身邊。
無論采訪于昔日腥風血雨的護國戰(zhàn)爭戰(zhàn)場,還是伏案于酷暑寒冬的寂寞深夜,無不被蔡鍔將軍的高尚人格魅力所感動。
2007年12月,我將該書兩易其稿后又大病一場,我母親看到我?guī)Р±^續(xù)創(chuàng)作,很是心疼;適值此時有位年過七旬的近親常致電家中,說已邁入古稀之年,賦閑在家鄉(xiāng)的偏遠山村,經濟拮據(jù),生活難以為繼,托我母親和表姐說情,要我念及親情,在城市找些文稿修訂校對之類活計干。因考慮到此書修訂校對難度大,僅憑我個人有限的業(yè)余時間,一時難以完成書稿的校對。我就將書稿打印了一份清樣,準備交給這位近親。但家鄉(xiāng)又有親友來電勸阻,說這位近親劣跡斑斑,職業(yè)道德敗壞,曾有犯罪前科,不要理會他。但母親再三囑咐我,幫他找活計干,只要付足酬金,應該不會坑害親人。我是從事新聞和法律工作的,考慮再三,為防不測,在
為了盡快付諸出版,2008年3月26日,我攜帶創(chuàng)作此書用的筆記本電腦(內有我全部創(chuàng)作素材),就匆匆從惠州坐火車到長沙,去岳麓山及湖南省圖書館核對有關蔡鍔將軍的歷史資料。
2008年夏天,為了求證蔡鍔將軍在日本的史料,我特去日本采訪考察,為補充書中黃興、陳天華、蔡鍔等幾個湖南同鄉(xiāng)多次來到大森海灣(東京、橫濱東面之海灣,又稱大森灣,后來陳天華自沉于此)等地探討救國救民之對策作了很好補證,并對風光旖旎的大森海灣作了生動描繪。
這部書稿,修訂成清樣后共計35萬余字,但我搜集及創(chuàng)作的素材至少達300萬字以上。我從興衰沉浮的歷史發(fā)黃變脆的報紙雜志與書籍當中,傾聽諸位名家熱情或激憤的心聲,與他們展開心靈深處的對話,體味十九世紀末及二十世紀初變幻莫測的歷史風云。“討袁護國,再造共和”的歷史貢獻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弘揚先烈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及民族精神,增強14億中華兒女的凝聚力,促進海峽兩岸的早日和平統(tǒng)一,我決心早日將此書稿付諸出版。在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前夕,我將書稿送給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中華全國總工會原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周玉清伯伯和湖南省軍區(qū)原副政委謝光豪將軍這兩位德高望重的長輩,向他們匯報書稿創(chuàng)作的初衷及艱辛筆耕情況,并邀請他們分別為此書作序及題寫書名。兩位長輩對我非常關心和支持,不僅對此書提出了許多寶貴的修改意見,給我找來國內多位著名的歷史學家、學者審閱書稿;而且在2009年國慶節(jié),兩位長輩放棄假期休息,分別給此書作序和題寫了書名。
此書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北京松坡學會、長沙松坡會所負責人、著名學者呂義國,北京著名青年作家、蔡鍔將軍的曾外孫袁泉,廣州學者謝其融,著名作家、惠州市小說學會會長吳振堯,中國文物學會會員、文博專業(yè)館員、洞口縣文物管理局局長黃慧湘,中共洞口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縣文聯(lián)主席袁國基,瀘州納溪區(qū)文聯(lián)、社科聯(lián)、政研會辦公室主任王仕厚,黃橋鎮(zhèn)文化站站長楊大庭,我的啟蒙老師張治新、曾佑云以及惠州文友周德新、苗理潔等人對此書的出版提出了許多寶貴的修改意見。
此書在創(chuàng)作出版過程中,征求各方意見,反復修改,十三易其稿,終于完成了我多年的夙愿。此書的創(chuàng)作出版,受到了眾多親友、領導的關心和支持,六年來,我愛人放棄優(yōu)裕的工作環(huán)境,一直盡心盡力協(xié)助我整理、修訂書稿。特別是中共邵陽市委書記童名謙,中共洞口縣委書記黎仁寅等領導對此書的修改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2009年11月4日,周玉清伯伯利用回邵陽探親之際,特召集我到隆回“清風園”對此書進行修訂。2009年12月,我作為惠州市作家協(xié)會推薦惟一的代表在廣州參加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中山市委宣傳部聯(lián)合主辦的小說創(chuàng)作高級研討班,有幸得到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創(chuàng)研部副主任彭學明等老師的指導,他們對此書也提出了許多寶貴的修改意見。另外,中共洞口縣委﹑縣人民政府也對此書的出版給予了關心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令人遺憾的是當我策劃出版此書處于攻堅階段時,我的那位幫忙修訂文稿的所謂“近親”,竟公開說此書稿是出自他創(chuàng)作,到處自我炫耀。因我是蔡鍔將軍家鄉(xiāng)第一個創(chuàng)作此長篇紀實傳記的作者,同時,我又是一位遠離家鄉(xiāng)在外創(chuàng)業(yè)的普通青年,此創(chuàng)作成果的面世,讓家鄉(xiāng)個別文化流氓和所謂的“人民公仆”非常眼紅。特別令人心寒的是他們也慫恿我這位“近親”故意刁難我,不問青紅皂白,就捕風捉影向家鄉(xiāng)一些黨政主要領導對我進行人身誹謗。這讓我深陷痛苦之中,后幾經周折,好不容易將部分書稿追回。可一些無聊的人又捏造事實,多次寫匿名信給省(市)、中央有關領導,對我進行人身攻擊和誣陷。更感到可笑的是,此書稿當時已經受到一些專家、學者的好評,并已引起中央有關領導的關注,湖南人民出版社正式準備出版之際,家鄉(xiāng)個別公務人員非常嫉妒我的創(chuàng)作成果,得知此書將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就寫匿名信給出版社,企圖阻撓此書的出版。我當時捧著書稿揮淚告別長沙,決定將此書稿交由辛亥革命的發(fā)源地有關出版社出版。出版社得知我的情況后,很快地與我進行溝通和銜接,并派出資深編審評審此書,歷經嚴格三審后,決定正式與我簽約。這是我歷經千辛萬苦,排除種種噪音和干擾,在繼《護國將軍蔡鍔》成暢銷書之后的又一成果!在我此書面臨印刷時,又從家鄉(xiāng)傳來幫我修訂校對文稿的那位所謂“近親”,竟在一些文化流氓的指使和他個人利欲驅動下,將我的原創(chuàng)書稿通過境外出版社出版。他們在未獲得國家新聞出版部門任何出版、印刷及發(fā)行的審批手續(xù),竟在國內非法出版發(fā)行。更令人震驚的是家鄉(xiāng)個別公務人員生怕此書的出版,有損他(她)的個人功利,竟然寫匿名信給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對我進行誹謗和誣陷,企圖“封殺”此書的出版。因我創(chuàng)作此書有充足的創(chuàng)作素材和法律基礎。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正義必定戰(zhàn)勝邪惡,經過出版部門的嚴格審查,此書經過一波三折,現(xiàn)終于順利出版。此書創(chuàng)作出版的坎坷旅程,更使我對家鄉(xiāng)一些人的無知和無恥感到失望和痛心。
六年來,我揣著文學夢想和思鄉(xiāng)情結,懷著對蔡鍔將軍的崇敬之情,潛心創(chuàng)作。一路走來,我付出全部心血和積蓄,卻受到莫須有的攻擊和誹謗。我?guī)状蜗敕艞壭膭?chuàng)作和出版,但上述的干擾,反而更堅定了我出版此書的決心。周玉清伯伯和謝光豪將軍語重心長地對我說:熱愛家鄉(xiāng)是熱愛祖國的體現(xiàn),不熱愛家鄉(xiāng)的人何以熱愛祖國,不管他最后歸宿在哪里,都會魂牽夢繞著故鄉(xiāng)。一個人的崗位不同,能力大小不同,在外地工作更應為家鄉(xiāng)作貢獻。有錢的出錢,有力地出力,家鄉(xiāng)在后發(fā)趕超的征途上一定會取得更大的輝煌。長輩的囑咐是我創(chuàng)作的源泉和動力,蔡鍔將軍是從我家鄉(xiāng)走出來的偉人,蔡鍔將軍又是一位淡泊名利、夙夜在公的為人楷模!但愿此書的出版,在堅持科學發(fā)展觀的今天,能使那些坐享俸祿卻無所事事的個別所謂“人民公仆”,能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多體諒一名漂泊在他鄉(xiāng)的業(yè)余作家創(chuàng)作此書的艱辛和不易!同時也希望家鄉(xiāng)人們多點包容和開放的情懷。我是以“位卑未敢忘家鄉(xiāng)”、“報鄉(xiāng)寸心堅似鐵”的胸懷來創(chuàng)作和出版此書。但愿此書的出版,對世人有所啟迪,也對于打造家鄉(xiāng)旅游及文化品牌資源,弘揚湖湘文化及蔡鍔將軍的愛國主義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為中華民族實現(xiàn)偉大復興,促進祖國早日和平統(tǒng)一起到應有的作用。
懿行傳后世,華表垂千古。幾經周折,現(xiàn)終于完成此書稿了,我如釋重負。我近六年來一直為創(chuàng)作此書奔波和忙碌,長期伏案疾書,因過度勞累而患上嚴重的頸椎炎。2010年3月在此書即將出版之際,我因長期伏案創(chuàng)作,頸椎疼痛厲害,在終校書稿時,我因頭和脖子不能動彈,只好將我兒子的小板凳架在桌上,將書稿置在凳上與視線平行,站立著校對以減輕疼痛。此書的創(chuàng)作雖然不夠理想,但思鄉(xiāng)情結和文學夢想促使我盡心盡力投入此書的創(chuàng)作。這里,尚須說明的是,由于蔡鍔將軍是一位非常傳奇的知名的軍事家、革命家和政治家,他英年早逝,彌留之際再三囑咐他的后人淡泊名利,低調做人,不許家里人對外透露自己的家世。因而媒體對他個人及他的后人的報道也很少。此書創(chuàng)作完稿后,我曾于2008年7月16日特到北京登門拜訪居住在復外大街22號(全國政協(xié)機關宿舍)蔡鍔將軍的長媳劉淑蕓女士,想采訪她并托她核對有關歷史資料,但她談及先父遺訓,婉言謝絕采訪。另外,近代歷史學家以及政治家對他的政治主張和建軍思想持有不同爭議,況且其事跡又過去近一個世紀;加之,作者的認識能力、寫作水平均有局限,故資料很難搜集,采訪難度也很大,作品也一定有些不當、瑕疵和粗糙的地方。對此,我謹以懇切的心情,敬望廣大讀者朋友予以批評指正!
作 者
二○一○年春于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