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得一張《文萃報》,拿起就讀,上載《
我邊看邊笑。笑過之后,腦袋里閃過古代那首著名的《我儂詞》。于是,我趕忙去書柜里找。找著了,找著了,是元朝那位人稱
讀著讀著,一部三幕劇就在我的眼前徐徐開啟帷幕上演:一個麗日暖心的午后。年過半百、元朝“榮際五朝,名滿四海”的文人畫的領袖人物、中國歷史上數得著的大書畫家趙孟頫獨立畫室,拿起毛筆,沉吟片刻,在雪白的宣紙上徐徐寫上一行行字跡。書畢,迅即離去。一氣度嫻雅的中年婦人上,低頭望宣紙,口中念念有詞“我學士,你夫人。豈不聞:陶學士有桃葉、桃根,蘇學士有朝云、暮云?2我便多娶幾個吳姬、越女,也無過分。你年紀已過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只見她眉頭慢慢蹙攏,絲絲陰云漫上額際。她,就是趙
又一個麗日暖心的午后。發(fā)髻高挽、神態(tài)莊重的
還是一個麗日暖心的午后。趙孟頫興高采烈地挽著
美麗心動之后,我想若不是
我癡癡地還想,多虧了趙孟頫是一位文人,一個還算有點良心的男人,一旦有了花花心腸,還記得用如此讓上帝發(fā)笑的作詞手段,試探著向妻子丟顆石子問問路。因了趙孟頫的可恨與可笑,這才促成了《我儂詞》的問世。若像某些現代男人一般先斬后奏,甚至是生根、開花、結了果還不說,那么,《我儂詞》恐就不是如今這副模樣了,中國文學史就會少了濃墨重彩的這一筆。
其實,革命者、共產黨人對《我儂詞》同樣情有獨鐘。當下熱播的電視邊續(xù)劇《亮劍》中,美麗的新娘田雨在新婚之夜送給丈夫李云龍的愛情誓言就是《我儂詞》。但網上有人留言說,劇中將“忒煞情多”讀成了“忒煞多情”,令人遺憾。我沒有趕上觀看這一幕,不知是真是假,倘如是,也不知是編劇還是演員的失誤。我真誠地希望出了錯的人也不要太自責、太在意。“亡羊補牢,未為晚矣”。現在跟我一起再讀他一個滾瓜爛熟又如何?七十幾個字不會占用你太多的掙錢和休閑的時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