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要消費,而人們的消費觀則各不相同,消費觀的差異常常反映人們不同的為精神面貌。
洞口人的消費情況如何?筆者未作全面調研,下面隨便擷取幾個鏡頭供有識之士“鑒賞”。其一,某姓修族譜耗費了大量的資金和人力,曾動用汽車去某地運送族譜;其二,某村人平捐款100元修建了一座寺廟,僅一大款就“慷慨解囊”資助了1萬元,其三,各大酒樓、賓館、飯店,賓客盈門,一桌酒席,少則200元,多則上千元;其四,歌舞廳、桑拿洗浴城生產興隆,大款們百元大票揮之即出,毫無吝嗇之意;其五,我縣不少的村子,村民集資修起了一幅幅造福子孫后代的嶄新的教學樓;其六,黃橋、石江兩地群眾,為解決干旱缺水的問題,借項目開發(fā)之機,自籌資金300多萬元興修水利。
以上幾組鏡頭,人們不難看出,有些消費純屬講排場。擺闊氣,宣傳宗教迷信追求糜爛生活,只有那些拔地而起的教學大樓和一條條閃亮的溝渠,才向人們展示出它的無窮魅力和豐姿。
六組鏡頭,兩種消費觀,誰是誰非,且請讀者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