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青磚鋪就的臺階,登上甘肅會寧縣紅軍會師樓,紅軍三大主力會寧會師紀念館盡收眼底。鄧小平同志題名的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會師紀念塔,三塔環(huán)抱,巍巍矗立。會師塔后面,是紅柱綠瓦的文廟大成殿。70年前,那激動人心的一片歡呼,猶如驚雷,至今震撼人心。
三大主力擁抱會寧
1936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和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制定了《靜會戰(zhàn)役計劃》,明確提出了三大主力紅軍在靜寧、會寧以北地區(qū)會師北上抗日的任務。9月中旬,紅一方面軍主力集結(jié)于靜寧、隆德、靖遠一帶,在會寧城外圍起弧形包圍圈,為三軍會師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10月2日,由團長韋杰、政委夏云飛率領的紅一方面軍十五軍團直屬騎兵團突襲會寧,攻下縣城。
94歲高齡的杜義德將軍回憶會師時的情景——
四方面軍的戰(zhàn)士聽說要和黨中央會合,都加快了腳步,奔向會寧城。突然,前面?zhèn)鱽硪魂嚫杪暎骸鞍パ搅ǎ飨I導好主張,打得敵人叫爹娘……”聽到熟悉的根據(jù)地民歌,大家一片歡呼。
不遠處的山包上,有20多個人迎上來喊道:“同志們辛苦了!你們是四方面軍的吧?”“是啊,是啊!你們是一方面軍的吧?”兩邊激動地對答著。
大家撂下手里的東西,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整個山頭一片歡騰。一方面軍的同志們爭搶著挑挑子、扛槍、背背包,大家手挽手、肩并肩擁向會寧城……
93歲的會寧籍老紅軍柴希孔、92歲的江西籍老紅軍陽泉對會師往事記憶猶新。紅二、四方面軍戰(zhàn)士進城后,一方面軍騰出了干凈的房子,準備了可口的飯菜,送來糧食、肉、菜和柴草,送來了毛衣、毛襪、手套、鞋子……二、四方面軍的戰(zhàn)士們拿著這些織有“歡迎階級兄弟”、“會師留念”等字樣的冬裝,激動不已,許多同志當時都舍不得穿戴,留下來作紀念。
會師聯(lián)歡凝聚人心
為避開敵機轟炸,紅一、四方面軍慶祝會師勝利聯(lián)歡會選在10月10日的黃昏舉行。
“今天,紅軍終于勝利會師了!我們一定要團結(jié)一致,只有加強全紅軍的團結(jié),才能取得革命事業(yè)的勝利!紅軍是一家人,是親兄弟!”朱德總司令振奮人心的講話引起全場雷鳴般的掌聲。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在會上說:今天,我們勝利會師了!我們的愿望終于實現(xiàn)了!這是一個驚人的勝利。只要我們的力量團聚了,我們的軍事政治經(jīng)驗結(jié)合起來了,任何力量都阻擋不了我們的前進阻擋不了我們?nèi)タ谷眨?/SPAN>
臺上臺下高呼:“中國工農(nóng)紅軍萬歲!紅軍大會師萬歲!”
正在北上途中的紅二方面軍指戰(zhàn)員得知一、四方面軍在會寧會師的消息,歡欣鼓舞。“奔向會寧,與一、四方面軍會師”,成了當時的動員令。10月22日,紅二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在將臺堡勝利會師。
中共中央、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fā)來的《為慶祝一、二、四方面軍大會合通電》中說:我們的這一在抗日前進陣地的會合,證明日本帝國主義的強盜侵略快要受到我們?nèi)褡遄顖詮姷目谷障蠕h隊的打擊了;證明中國民族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與抗日聯(lián)軍有了堅強的支柱;證明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全國同胞有了團結(jié)御侮的核心了……
三大主力大會師,標志歷時兩年的長征勝利結(jié)束,中國革命由此揭開新的一頁。
軍民情深團結(jié)奮進
“是紅軍救了我父親;沒有紅軍,就沒有我們。”說起紅軍救父的往事,魏繼征熱淚盈眶。1936年10月的一天,敵機轟炸會寧城,年僅4歲的男孩魏煜正在街上玩耍。爆炸聲里,一名紅軍小戰(zhàn)士撲上去,把魏煜壓在身下。魏煜得救了,紅軍戰(zhàn)士卻獻出了年輕的生命。魏家將這位紅軍戰(zhàn)士葬在了自家的祖墳,魏煜給自己的3個兒子分別取名“繼征”、“續(xù)征”、“長征”,讓孩子們記住恩人,“繼續(xù)長征”。
在會寧縣牛川鄉(xiāng),我們遇到一位年近90歲、名字有些拗口的老紅軍,他叫“段姓陳”。1936年,原本姓陳的他在大墩梁阻擊戰(zhàn)中腿部受傷留在會寧。一位名叫段治中的老鄉(xiāng)把他背回家中,尋醫(yī)找藥,精心救治。傷愈后,他把自己的名字改為“段姓陳”,做了段治中的養(yǎng)子。會寧縣委宣傳部部長常太洲說,紅軍在會寧期間,當?shù)厝罕娋戎蔚募t軍傷員有1000多人,一些紅軍傷員留了下來,也把紅軍精神留在了會寧。
會寧城郊的一個小院里,住著70多歲的杜守琴,他潛心研究紅軍長征史22年。對前來追尋長征足跡的人,杜守琴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先烈們用鮮血染紅的旗幟永遠飄揚在會寧人的心中!”
“長征精神激勵一代代會寧人。”會寧縣委書記常守遠說。如今,在三軍會師的這片紅色熱土上,隴原兒女正在新的長征路上,譜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