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著眼于解決村干部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以實行“績效管理制度”、“持證上崗制度”、“民主議事制度”為抓手,切實加強村干部隊伍建設(shè),取得了明顯成效。
淮安市針對部分村干部“不想干事”的問題,對村干部實行“績效管理制度”。他們從強化和改善管理入手,對村干部實行年度目標考核和績效評定,結(jié)果與村干部的政治、經(jīng)濟和養(yǎng)老保險待遇直接掛鉤,形成以實績論成敗、憑實績得實惠的機制,有效解決了村干部動力缺乏、隊伍不穩(wěn)、崗位吸引力下降的問題,激發(fā)了村干部隊伍的整體活力。在洪澤縣,過去村支書一般每年拿3000元至4000元的報酬,現(xiàn)在實績好的村支書年報酬達1萬元,而實績差的只能拿2000元,這種懸殊增添了村干部們干好工作的欲望。
針對部分村干部“不能干事”的問題,淮安市對村干部實行“持證上崗制度”,提高村干部崗位能力。淮安市組織部門立足于管用、實用,要求村干部經(jīng)過培訓通過任職資格考試后,憑證書上崗任職。“持證上崗制度”增強了廣大村干部學習的動力和壓力,村干部的崗位意識、政策意識、科技意識和“帶頭富、帶領(lǐng)富”的能力明顯提高。2002年以來,由村干部帶建、幫建的全市各類特色基地達87個。群眾由衷地說:現(xiàn)在村干部越來越能干了。
淮安市對村干部實行“民主議事制度”,著力解決部分村干部“不會干事”的問題。淮安市組織部門把強化民主作為突破口,在村里實行“民主議事制度”,要求村干部充分發(fā)揚民主,對涉及到多數(shù)群眾利益的村務(wù),要交給黨員和群眾代表去討論、商定。“民主議事制度”的實行,增強了村干部的民主意識,提高了村務(wù)管理水平,也融洽了黨群干群關(guān)系,淮安農(nóng)村呈現(xiàn)出干群齊心奔小康的喜人景象。